高端访谈
名人论评
院校机构
媒体视角
投资机构
博主撰稿
联系信息

oa地址:上海市李子园大厦

e-mailyidaiyilu@qq.com

新浪微博号:@一带一路
腾讯微信号:yidaiyilu
百度贴吧号:一带一路
“一带一路”与欧亚联盟是怎么一拍即合的?

 

根据中俄两国刚刚签署的《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》,双方将努力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,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,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,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。

落在纸上的是联合声明的签署,落在实际的是习主席的哈、俄、白三国之行。访问期间,习近平在俄、白分别见证了250亿美元和157亿美元大单的签署,加上去年年底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签订的320亿美元(今年确定产能合作项目236亿美元)的合作大单,中国与三国在经贸、能源、航天、金融、投资、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合作的协议金额超过600亿美元。

这个从声明到协议一举完成的大手笔,其真实意义是什么呢?

要解答这个问题,先通过如下两个表格认识一下“欧亚经济联盟”与“一带一路”两者的对照关系。

从表1不难看出,欧亚经济联盟已经是一个经历过20年曲折发展的成熟实体,而“一带一路”还处在最初的倡议和启动阶段,既无条约,也无委员会,更无任何主权职能让渡,只是一个“虚体”。

但为什么一个成熟的实体心甘情愿与一个初生的虚体进行对接呢?

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世界大国,做事不是玩游戏,各方面的深层考虑当然很多。但表2也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。

表2反映的现实也是一目了然。虽然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才刚刚起步,但气势惊人,前景远大。从欧亚经济联盟组织者的角度看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发出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得到了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,近乎奇迹。

回顾欧亚经济联盟从自贸区到关税同盟再到经济共同体,无非就是在十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“老地盘”内增增减减,最核心的成员从未超出俄、哈、白三国。即使是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的一体化,也步履维艰。在政治上,时不时被西方扣上“复辟苏联”、“复兴帝国”等大帽子,又经历了东欧“颜色革命”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诸多冲击;而在经济上,就在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立之际,受到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双重打击,作为核心的俄罗斯经济急转直下,卢布大幅跳水,成员国也惨遭波及。在这种形势下,联盟虽然已经成型,但却振兴乏力,一体化进程不得不放慢步伐,对于新成员的吸引力明显不足。

如果说,经营已有20年之久的欧亚经济联盟,今年连增加一个人口只有800多万的“候选国”塔吉克斯坦都悬悬乎乎,面对中国这个携手60多国、45亿人的“一带一路”大合唱,如何还能保持淡定?

虽然“一带一路”刚刚启动,但中国却不是刚刚才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。按照2014年博鳌论坛上公布的数据,2013年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即已超过1万亿美元,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/4;过去10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%,较同期外贸年均增速高4个百分点。国务委员杨洁篪宣布,未来5年,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,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,周边国家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。

这种“豪言壮语”,从来不在欧亚经济联盟的辞典中。

如此看来,这个“对接”即使是实体对虚体、老将对新兵、正式机构对纸上倡议,也并非不对称,甚至可以说是一拍即合。

在中国方面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要落地、要实体化、要机构化,自然是要与现行的各实体性经济联盟对接。虽然已成型的统一市场实体会构成障碍,例如相对于其内部的零关税,中国对其成员国部分商品和服务出口就丧失了一定的成本优势。然而,“一带一路”毕竟是一个格局宏大、目标辽远的大战略,争取到与现行经济联盟的合作对接是“大账”,因为最大的成本并不是关税和贸易壁垒,而是不合作的立场,甚至公开竞争和对抗。

所以可以说,这次与欧亚经济联盟的“对接”实际上就相当于“一带一路”的一次成功推进,甚至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示范意义。

至于“对接”之后中俄两国的合作前景,另文再谈。